Location
咨询电话

400 689 0958

内控审批流程环节,拟同意”,到底是“同意”还是“没同意”?

2024-05-07 08:20:50

浏览量

621dae8fd56cf.png

在内控审批流程中,流程审批环节经常涉及多个部门与岗位,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,就是业务部门、财务部门、相关部门、分管领导等都喜欢签署“拟同意”,只有最后主管领导签署同意,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较为常见。

一些细心的人,可能会比较疑惑,签署“拟同意”,到底是“同意”还是“不同意”呢

除签署拟同意外,在流程审批过程中,还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,仅仅签个名字,不写“同意”,也不写“不同意”,但在大部分企业里面往往是被默认“同意”的意思。

在一些国有企业,因这个事情还出现过扯皮,出现风险时,对审批流程中签字的人进行责任追究,一些人表示不认同,理由是我虽然签字了,但并不表示我同意啊,听着似乎还有一定的道理,但实属耍赖!

为避免这种情况,专门就审批流程如何签署意见进行了规定,签字时,务必要明确意见类型,包括“拟同意”“不同意”“有条件同意”“其他说明”等类型,这里面也包括了“拟同意”。

那“拟同意”与“同意”或“不同意”到底有什么区别呢?

为了这个咬文嚼字,在一个项目上,特意还进行了一番争论,得以将各自内涵给明确下来。

拟同意不代表最终决策权,只代表审核同意权。

因为拟同意,是从签字人角度,站在具体某审核人专业视角所作出的判断,认为这个事项是可行的,但并不表示其对此事项具有审批决策权,因为审批流程中其他人可不一定认为该事项可行。

任何一笔审批流程事项,经历申请、审核到最终审批环节,其中,审核环节要经过若干不同岗位审核,每个审核环节都是拟同意,也只是表示各自从不同专业角度认可该事项,即从不同视角对某事项是否存在风险、是否可行均进行了把关。

当大家都没有顾虑和意见时,审批流程中排在最后一位的领导才放心作出决策,签署同意意见。

比如,承接一个项目订单时,销售部门提出申请,包括产品技术规格、交付品质、交付日期、基本报价及结算条款等信息,订单需经过技术部、财务部门、生产部门、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才有效承接!

其中,技术部负责审核产品技术规格与品质是否能够满足,若满足,签署“拟同意”,仅仅表示技术角度同意;

财务部门审核是否信用政策条件,若满足,签署“拟同意”;

生产部门审核是否满足交期条件,若满足,签署“拟同意”,到领导那里,一看前面都拟同意,很放心,没有争议和风险可控,放心签署“同意”!

所以,设计审批流程时,要明确“拟同意”和“同意”区别,拟同意关键要明确审核同意什么事项,只有这样,审批流程才能做到审核与审批过程有效,进而避免责任扯皮现象。

来源:互联网